<rp id="hfxnj"><object id="hfxnj"></object></rp>
  • <th id="hfxnj"><pre id="hfxnj"></pre></th><form id="hfxnj"></form>
  • <dd id="hfxnj"><track id="hfxnj"></track></dd>

    黑龍江分社人物專訪
    首頁人物專訪
    李茹琴:中國最后一代無線電快速收發報運動員
    2022年10月25日 18:12 | 來源:中新網黑龍江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10月25日電 題:李茹琴:中國最后一代無線電快速收發報運動員   中新網記者 王妮娜

      發報

      長碼 108/分

      字碼 152.2/分

      短碼 142.2/分

      收報

      長碼240

      字碼 200

      短碼 260

      “我的這三項手鍵發報全國紀錄和1961年創造的女子手抄短碼全國紀錄永遠定格在了歷史的成績冊上”。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運動會女子手抄全能冠軍,李茹琴驕傲的說道。

      1965年9月12日,在第二屆全運會上,無線電快速收發報是國防體育運動項目,黑龍江姑娘李茹琴以發報第一名,收報第四名的驕人成績奪得女子手抄全能冠軍,一舉創造了女子手鍵發報三項全國紀錄。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無線電發報機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快速收發報項目也隨即被撤銷,成為了歷史,李茹琴也成為了中國最后一代無線電快速收發報運動員。

      從1956年到1966年,十年間,李茹琴從黑龍江省邊陲小城東寧縣郵電局預培訓的報務員走向全國,一路成為中國無線電快速收發報項目全國紀錄創造者,她親歷了該項目的整個歷程。

      2022年9月末,83歲的李茹琴小心地捧出珍藏多年的獎狀和獎牌,為記者細致講述了那段運動歷史……

      小城姑娘與“摩爾斯”電碼結緣

      李茹琴可能從未想過,神秘的“摩爾斯”電碼,竟能成為與她相伴一生的事業。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我國提出了“為適應祖國國防建設的需要,應該注意提倡軍事體育運動”。到1956年9月,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積極開展群眾性的國防體育運動》的社論。

      同年,16歲初中畢業的李茹琴,這個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北河沿村的小姑娘,因為家里經濟困難,放棄了被保送到牡丹江一中寶貴機會,通過縣勞動局招工,在當地郵電局成為一名預培訓的報務員。

      當時,黑龍江省的省會是齊齊哈爾市,李茹琴被送到位于齊齊哈爾市的黑龍江省郵電干部訓練班下設的報務班,第一次接觸到無線電收發報。

      “學習發報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確坐姿、握姿、用力等方法,要認真按老師教的,一點一劃地去發,否則就易‘壞手’!崩钊闱僬f!皦氖帧笔菬o線電發報的專業術語,就是說,發報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手,發報手法不過關。

      1958年春,李茹琴被分配到哈爾濱市長途報話局,地點就在哈爾濱市道里區尚志大街11號,成為了一名報務員。也是在這一年,無線電收發報被正式列為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比賽項目。這一年10月,李茹琴被黑龍江省體委借調到無線電集訓隊,備戰首屆全運會。

      “當時集訓隊員來自四面八方,有電信局、氣象局、鐵路局、新華社駐黑龍江省通訊社的,還有北大荒農墾局部隊的專業報務員等,來自各行各業,總共得有三四十人!崩钊闱俨[著眼睛回憶道。集訓隊的隊長叫何云生,教練是黃際申、王述林、龔佩芬。

      現在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對面的圈樓體育場當年只建成了“小半圈”,就是李茹琴所在集訓隊的食堂!霸瓉砗推铰纺莾河袀國防體育小黃樓,后來動遷了,我們住宿和訓練都在那里!崩钊闱倩貞浾f。

      一個房間里,兩排大通鋪加吊鋪住了四五十個人,射擊、摩托車、無線電、航海模型的女運動員都住在這。全部實行軍事化管理,早晨出操,跑步鍛煉體質,做啞鈴,鍛煉胳膊的力量。

      當時附近有個跳傘塔,這里是過去跳傘隊員訓練“高臺悠繩”的地方,“就是站在一個高臺上,拽著大繩子,然后悠,悠出八九米去,底下是一個沙堆,一松手就掉到那沙堆上,摔個腚墩。我們無線電運動員也去嘗試這項鍛煉,這是幫助我們訓練臂力的好方法!崩钊闱僬f。

      集訓隊的考核非常嚴格,一周或者半個月就考核一次,采取優勝劣汰的選拔方式,最后就剩下了8個人參加第一屆全運會,這些人被分為4個組——女子手抄組、女子機抄組、男子手抄組和男子機抄組,李茹琴在女子手抄組。

      第一屆全運會斬獲7枚獎牌

      在經過10個月的集訓后,李茹琴的成績突飛猛進,代表黑龍江省參加了1959年9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無線電快速收發報項目的比賽賽程一共11天,在北京天壇公園內的中國人民無線電俱樂部內舉行。

      當時,李茹琴19歲,第一次進京。在農村,她習慣喝生水,剛到北京喝生水后就開始發高燒,到醫院診斷是得了急性痢疾,得住院。

      “我想,我是代表黑龍江省來參加比賽的,不能因為自己,耽誤了整個隊的成績。所以,比賽期間,我每天都從醫院跑出去,參加收報比賽”,李茹琴說。她每天早晨5點從天壇醫院溜出來,步行半個小時到賽場參加比賽,下午再跑回醫院去打點滴,引得護士都抱怨說,總是找不到她。

      “護士問我白天干什么去了,我只笑笑,啥都不說,打點滴左手找不到血管,要打我右手,我就不讓,堅決不能打右手,我還得用右手抄報和發報呢,護士說,要不往腳上扎,但是會很疼,我說疼也打腳上,最后,點滴打在了腳上!崩钊闱僬f。

      因為拉肚子,李茹琴渾身無力,憑著一股韌勁硬抗到比賽結束。最終,她獲得了7塊獎牌,取得女子手抄全能第五名的優異成績,并打破三項全國紀錄。

      同年11月11日,國家體委從19個省、市、自治區調集了43名優秀報務運動員,組建成了無線電收發報國家隊,東北三省只有李茹琴一人入選。

      “半夜起來捅爐子”的國家隊訓練生活

      一個東北農村的孩子能進京,李茹琴非常珍惜在國家隊的學習機會。

      當時,國家隊的宿舍在天壇公園東南門外一片臨時蓋的小平房里。冬天要燒蜂窩煤取暖,隊員們睡的床是由兩個長板凳,上面搭上一塊木板組成的簡易床,直接鋪上一個小薄褥子就睡覺,冬天零下十幾度的夜里,室友們有時會被凍醒,半夜起來把爐子捅旺是常事。

      “我們這一代人,像我這樣一個農村的孩子,從邊陲到北京,從心里感謝國家,感謝黨,感謝當時的各位領導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訓練環境,感謝教練不辭辛苦的指導,感謝隊友們的幫助。我的想法很單純,要說有什么遠大的抱負,就是想好好學習,好好訓練,提高比賽成績,為國爭光!崩钊闱倩貞浾f,“我就是身處在這么一個年代”。

      李茹琴說,收報第一要聽,第二要大腦反應快速,第三要手寫得快,正確無誤地抄收下來。她說:“電報發展已有100多年了,國內的電信局多用短碼、氣象部門用長碼!

      李茹琴簡單介紹了一下無線電通訊聯絡的過程:“對方電臺在幾千里外,發信機在指定頻率發出訊號,通過無線電波傳到我這邊,我用收信機在對應頻率收聽到訊號,抄下來,就完成了一個通訊過程!

      在電信局工作時,常用的是短碼,而快速收發報比賽又增加收發長碼項目。剛開始,李茹琴從慢速開始抄,一分鐘20個碼,到之后抄寫速度達到240/分,那是下了苦功的。當訓練達到一定的階段,隊員都會進入瓶頸期,想再突破提升就非常難。

      李茹琴回憶說:“例如,收報長碼從150到160的提速過程中,有一些符號因為特別相近,容易把1聽成2,把2聽成1,行話叫混碼了,我就想出來一個訓練的辦法,讓鑿孔員專門在紙條上給我鑿上容易混的兩個碼,粘成一個圈,放自動發報機上來回轉著發,頭戴耳機仔細反復地聽,最后,腦子形成了正確信號概念,再抄報文,就不混了,然后再提速練習!庇袝r候,李茹琴整天戴著耳機,一篇報文抄收很多遍,十幾天才能提高一個速度,就是用這樣“螞蟻啃大象”的笨辦法,她不斷地進步著。

      為了訓練手寫的速度,李茹琴寫數字改變了握筆與寫字的用力方式,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個手指握筆,而不像日常寫字那樣,這樣寫得更快、更靈活,她最快時一分鐘能寫300多個數字。

      灑下汗水、付出辛苦,終獲累累碩果。

      1960年,在無線電收發報個人冠軍賽上,李茹琴就獲得了女子手抄全能冠軍;1963年,她在全國無線電收報錦標賽上獲得女子手抄全能冠軍;1965年,在我國第二屆全國運動會上,李茹琴獲得女子手抄全能第一名驕人成績。

      掏完糞就拍“雜志封面照”

      在一本無線電的雜志上,一張李茹琴發報的照片上了封面。她穿著紅色的短袖、戴著耳機,表情非常專注的在發報。封面說明是:無線電運動健將李茹琴,她保持著無線電手鍵發報三個項目的全國最高紀錄。

      看著這本雜志,李茹琴說起了拍這張“封面照”背后的有趣故事。

      那是1962年,當時,國家物資條件都很困難,隊里為了自力更生,就在訓練之外,在天壇公園里墾荒了一塊“自留地”,種些茄子、西紅柿等。拍照當天,李茹琴正在地里干活,“我正給菜施肥呢,就聽有人喊我,讓我過去拍照!崩钊闱僬f,“我一聽,拍照?我剛掏完大糞,身上臭烘烘的,就有點慌了,我就告訴人家,等我一會,我去洗洗,隊友趕緊幫我借來一件紅色的短袖,我去水池子邊洗了洗,就到旁邊的發報教室拍了這張照片!

      抓“隱蔽狐貍”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當時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會舉行無線電各種項目的比賽。1960年5月,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代表去歐洲參觀無線電比賽,帶回來兩個新的競賽項目——無線電測向和通訊多項的有關材料,國家隊的教練員、運動員對這兩項新的競賽項目進行了學習和研討。

      李茹琴參與了通訊多項的訓練,實習和測向的埋設隱蔽電臺工作。無線電通訊多項就是有負重定向行軍、無線電通話,開設電臺等,“其中定向行軍就是一對聯絡員從起跑線出發,一個去A場地,一個去B場地,每人按所發地圖定向跑到規定賽場,跑錯路線將失去比賽的機會,用時長了,成績就會落后!崩钊闱僬f。

      多項野外實習訓練是在北京老山進行的。1個電臺5個人,找到行軍目的地后,要把天線架在樹上,或者高的地方,找好波段調準頻率,開始通訊聯絡。李茹琴作為電臺臺長,多次參與了這個項目的實習和訓練。

      之后,李茹琴還參與無線電測向,也就是“抓狐貍”這項運動的輔助訓練與比賽裁判工作,她作為“隱蔽狐貍”發射信號。

      “我背著電臺,找到計劃中安排的埋伏點,像茂密的樹叢、稻草垛、廢棄的草房等,然后小聲報告‘我是一號’、‘我是一號’,測向運動員收到信號就會來找這個電臺,找到我了,我就給蓋個章,簽上找到此臺的時間,就算證明運動員完成了尋找‘隱蔽狐貍’的任務!崩钊闱僬f。

      永遠定格在歷史中的紀錄

      1966年9月19日到10月4日,友軍無線電收發報友誼賽在北京舉行,李茹琴被借調到部隊,她穿上軍裝,參加了這次比賽。

      “為什么借調我呢?八一隊當時在國內什么都是第一,唯獨女子手鍵發報三項記錄是我保持的,所以,當時,借我去參加比賽,守住了手鍵發報兩個項目的第一,國際比賽沒有短碼,只有長碼和字碼,要不然就被朝鮮人拿走了!崩钊闱僬f。

      1965年,在第二屆全國運動會上,李茹琴的發報字碼152.2創造了國家紀錄,一舉超過由蘇聯隊員從1956年到1965年,保持了9年的社會主義陣營國際比賽的紀錄,這是最后一項被中國人超越的紀錄,完成了國家交給她的政治任務。

      1965年,第二屆全國運動會上,李茹琴榮獲發報金牌,女子手抄全能金牌,為黑龍江省爭得了榮譽。

      在李茹琴10年無線電收發報的運動員生涯中,她創造了四項全國紀錄,永久載入該項目史冊。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無線電收發報這個項目就停止了訓練,直到永久取消,這個項目成為了歷史!崩钊闱偻锵У恼f。

      1969年深秋,李茹琴回到了哈爾濱,和家人團聚。1976年軍事體育恢復后,她成為了黑龍江省無線電隊的教練,繼續為我國的無線電事業貢獻力量。(完)

    【編輯:郝雨】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新網黑龍江新聞”,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中新網黑龍江新聞 。

    中新社黑龍江分社團隊
    王曉丹
    解培華
    劉錫菊
    史軼夫
    戚欣茹
    姜輝
    王妮娜
    王琳
    孫漢侖
    劉莎
    王寧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劉慧
    張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
    亚洲欧美熟妇久久久久
    <rp id="hfxnj"><object id="hfxnj"></object></rp>
  • <th id="hfxnj"><pre id="hfxnj"></pre></th><form id="hfxnj"></form>
  • <dd id="hfxnj"><track id="hfxnj"></track></dd>